最近在引导硕士生和留学博士生研读国外S刊论文时,遇到了其中的一些数据统计方法,也借此机会认真补充了一些统计学方面的知识,进一步扩充了团队经常使用的T检验方法。最大的感受是,精通数据统计分析和提升英文文章撰写水平,同样是一个需要长期积淀的过程,同样没有捷径,只有努力学习,不断探索。最大的发现是,自己的科研才刚刚进入状态,因为阅读一些S刊文章,居然产生了亲切感、愉悦感和沉浸感,尽管其中的数据统计方法还需要认真消化吸收!
以下是最近研读过程中有关数据统计的中文学习资料记录。
今天上午的《教育技术国际前沿研究专题》在线课程,与研究生们讨论了第一篇S刊文章的数据分析和结论部分,也圆满完成了2周一篇S刊文章的预定教学计划。从论坛和QQ会议的讨论结果来看,效果很好,学生们不仅都认真阅读完了S刊文章,而且QQ研讨中所提出的问题都很细致,进一步深化了对计算思维培养中不插电活动研究的讨论和理解。
相比以前两学期传统的面授教学,这种“线下独立阅读+线上论坛交流+QQ实时会议”的教学方式不仅大大提高了英文文献研读的教学进度,而且使得大家对英文文献的理解更为深刻和全面。最明显的提升就是,以前1篇S刊文章需要4周时间完成,现在只需要2周时间就可以圆满完成。
那么,现在教学的良好成效,到底是互联网技术在起作用,还是教学法呢?其实主要还是教学法的更新。以前的教学是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课堂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课堂互动较少,学习效果也无法考量。现在则是一种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课前学生独立自主阅读,然后在论坛回答教师预设的问题,实时课堂中教师在精炼讲解的基础上,更多是答疑解惑和讨论交流,这种教学法类似于翻转课堂,显然更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学习也更加深入。只不过新形势下这种教学方式都是通过互联网进行而已。
技术在这里其实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决定性的还是教学法的更新,只不过互联网技术在这里充分拓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对教学实施过程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回归面对面教学,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应该依然比传统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法,效果要好很多。
近日,团队的2篇英文文章连续接到了SSCI和SCI期刊(以下统称S刊)的修改通知,并已经主笔修改完成了一篇文章。以下是四点总结。
1. 为什么要写SSCI或SCI文章?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也很重要。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我们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水平,而通过撰写或修改英文文章的过程,你英文文献的阅读量会倍增,而且会有目的的精读一些高水平论文,这个过程对你的科研能力水平提升是显而易见的。通常,写一篇S刊文章,阅读和参考30篇S刊文章,不算多,反而很常见。当你看的高水平研究文章越多,你的研究水平自然而然会得到提高,无论最终你的论文是发英文还是中文,这种帮助是自始至终的。
2. 如何撰写和修改SSCI或SCI的文章?
这个问题其实没有那么复杂,那就是大量的阅读和参考,阅读要读S刊的文章,要参考它们的书写方式,大量套用英文文章的表述。这里坚决主张从英文文献直接到英文文章的写作方式,不支持从英文文献到中文文章再到英文文章的写作方式。后者无异于自己给自己挖坑。
3.如何做好SSCI或SCI的科学研究?
当然是你要坚持实证研究的路线,因为S刊的文章99.9%都是实证研究的,都强调数据证据支撑和精密分析,几乎没有纯思辨研究的。另外你要确定好走精品文章的路线,因为一篇S刊文章,从研究设计到实证研究,再到撰写英文,再到修改,通常需要至少1-2年的时间,这需要你沉得下心来。
4. 如何提升英文学术阅读和写作水平?
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什么新意,答案自然也就有些俗套,那就是一定要亲自多看S刊英文,亲自写作和修改S刊英文。最好每天坚持看20分钟的英文文献,每年写作1篇S刊文章。这里不推荐任何其它S刊写作和发表捷径,因为发表S刊的另外一个重要目的是国际交流,如果不亲力亲为,怎么开展国际交流。
最后一句话,就科学研究而言,SCI和SSCI本身没有罪,只是人们错误地使用了它而已。
无论是Moodle还是Wordpress,国外的主题经常会调用google字体,于是加载网页是会出现连接https://fonts.googleapis.com/的提示。由于Google网站被屏蔽,所以这些连接会在一定程度上拖慢网速。解决方法就是删除这些代码。可在哪个文件中能找到这些代码呢?于是Ubuntu下的grep命令就非常有用。例如输入:grep -r 'fonts.googleapis.com' *, 也就是在当前文件夹以及子文件夹下的所有文件中查找这段代码,并显示出包含这段代码的文件。这样岂不非常方便?
Ubuntu的最新版本是18.04,有Server版本和Desktop版本,服务器端当然需要安装Sever版本。这里有两种安装方式: live server installer和debian-installer。前者安装过程简单,但需要连接Internet安装;后者相对要复杂一些。无论哪种安装还是首先需要制作一个Ubuntu的启动盘。CD容量通常只有700M,而Ubuntu Server的镜像文件一般都大于700M,所以这里我们选择USB(当然你也可以选择DVD)。
注意,在Windows系统中,制作USB启动盘时,不能直接将安装的ISO镜像文件刻录在USB盘中,还需要借助专门的制作启动盘的工具,比如开源的Rufus。该工具不用安装,只有1M,下载后即可使用,而且还带中文界面。刻录启动盘的操作过程也很简单,详见 Create a bootable Ubuntu USB stick on Windows
2010年开始在中国教育人博客上发博客,其中有一些Moodle和系统管理有关的博客,还是有必要整理一下与大家共享:
原文发表于2016-08-28:
通常,Moodle网站会涉及到用户的注册、登录等隐私信息,这些信息最好通过加密的方式传输,这就需要Moodle网站安装SSL证书,然后启用https。No. If you're concerned about security you should really use full-time SSL.
SSL for logins may prevent the users password from being obtained but the users session will still be passed unencrypted so could potentially be intercepted (for example on a public wifi point) allowing someone malicious to impersonate the user.
……the overhead caused by running full-time ssl is very minimal - and in most cases you won't notice a difference -
原文发表于2016-08-26:
自己搭建邮件服务器是非常辛苦的,即使只是作为一个邮件转发代理(MTA),也必须要了解更多的邮件知识。SPF就是必须要了解的知识和配置。
SPF(Sender
Policy Framework)
的缩写,一种以IP地址认证电子邮件发件人身份的技术,是非常高效的垃圾邮件解决方案。接收邮件方会首先检查域名(DNS)的SPF记录,来确定发件人的IP地址是否被包含在SPF记录里面,如果在,就认为是一封正确的邮件,否则会认为是一封伪造的邮件进行退回。(腾讯企业邮箱)
2010年开始在中国教育人博客上发博客,其中有一些Moodle和系统管理有关的博客,还是有必要整理一下与大家共享:
原文发表于2016-08-25:
在Windows系统下,PHP扩展的调用需要在php.ini文件中去掉相应扩展前的注释,如;extension=php_xmlrpc.dll,去掉;。这样才能正常装载。2010年开始在中国教育人博客上发博客,其中有一些Moodle和系统管理有关的博客,还是有必要整理一下与大家共享:
原文发表于2016-08-24:
首先,要启用Moodle中的用户基于Email的自助注册,需要在 网站管理 ——插件——身份认证中启用“基于email的自助注册”。2010年开始在中国教育人博客上发博客,其中有一些Moodle和系统管理有关的博客,还是有必要整理一下与大家共享:
原文发表于2016-03-10:
昨天终于彻底解决了Moodle网站中的邮件配置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Moodle网站(Wolearn)是基于Email的方式让用户自主注册,但以前在Moodle中的配置只涉及了两个模块:网站管理——插件——身份认证,启用基于Email的自助注册。
网站管理——插件——消息输出——Email,在其中输入smtp邮件服务器主机的域名或端口号。建议使用SSL协议和465端口,这样更安全些。
长期以来以为只需要配置这两大块就可以了,于是过去经过反复试验发现只有QQ邮箱的smtp.qq.com:465才能成功地让用户自主注册(其实是因为管理员的邮箱设置的就是QQ邮箱)。然而QQ邮箱的smtp发信是有限制的,有时候被拦截为疑似垃圾邮件,无法发送成功。最近在不断尝试其它smtp邮箱的过程中偶然发现,Moodle中还有一个邮件配置也会影响这种基于Email的用户自助注册能否成功,这就是:
网站管理——技术支持——支持email。无意中发现,这里填写的email地址如果和smtp邮件服务器中的email邮箱不一致,用户注册时,Moodle网站依然不能够正常发给用户注册信息的邮件,用户也就无法注册成功了。另外也发现,这里默认的email即为管理员的email地址。
也就是,smtp的邮箱、技术支持email(如果填写的话)必须保持一致,才能最终确保基于Email的自助注册方式的成功。如果不一致,会出现由技术支持email的地址代发邮件的情况,那这很有可能被其它邮件服务器作为垃圾邮件拒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