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反应时间尺
一、项目简介

        “物理反应时间尺”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中“做一做”的内容,其中介绍了一种测定人的反应时间的简单方法。让一位同学A用两个手指捏住直尺的顶端,另一位同学B用一只手在直尺下方做捏尺的准备,但手不能碰到尺,记下这时手指在直尺的位置。当同学B看到同学A放开尺子时,同学B立即捏住直尺。测出尺子下落的高度,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知识,便可计算出同学B的反应时间。该方法简单易行,但每次都要进行计算才能间接地得出人的反应时间,且每次都需要两人配合完成。能否设计一个特殊的尺子及实验装置,一个人便能独立完成,且能立即读出对应的时间。

        本节课将通过Excel软件制作反应尺,利用国产开源硬件“行空板”制作实验装置,实现一人独立完成实验,并可进一步完成自动测量、显示反应时间。

二、软硬件清单

  • 硬件:行空板、触摸传感器、电磁铁(L289N驱动板)、LED灯环、定制反应尺(含铜线触点)。
  • 软件:Excel(数据计算)、Word(刻度设计)、Mind+(行空板编程)。

三、学科知识

该项目制作涉及多学科的知识点,主要有(来源于DeepSeek的分析)

(一)物理(核心学科)

  • 自由落体运动
    • 原理应用:利用自由落体公式 
    • 计算反应时间,将下落高度转换为时间值,体现了重力加速度的实际应用。
    • 实验操作:通过直尺下落测量反应时间,分析空气阻力对物体下落的影响(如传统实验中需两人配合的局限性)。
  • 电路与传感器技术
    • 硬件搭建:使用行空板、触摸传感器、线圈等元件构建实验装置,涉及电路连接(如L289N驱动板控制电磁铁)和信号传输原理13。
    • 自动化改进:通过铜线接触传感器检测下落终止信号,实现反应时间的自动计算,减少人为误差。

(二)信息科技(关键技术支撑)

  • 数据处理与编程
    • Excel与Word应用:利用Excel公式(如 =SQRT(2*A2*0.01/9.8))批量计算时间刻度,并通过Word绘制精确的刻度图,提升数据可视化能力。
    • 行空板编程:使用Python和pinpong库控制传感器,实现实验流程自动化(如随机等待时间生成、信号触发与计时)。
  • 人机交互设计
    • 动态显示:通过屏幕实时更新反应时间数据,结合灯环(绿灯准备、红灯下落)增强实验交互性。

(三)数学(数据转换与分析)

  • 公式推导与单位换算
    • 将自由落体公式变形,完成从距离(厘米)到时间(秒)的转换,涉及平方根运算和单位换算。
  • 误差分析与统计
    • 对比手动与自动测量的数据差异,计算平均反应时间,分析装置精度。

(四)生物(拓展关联)

  • 人体反应机制
    • 结合神经反射弧原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效应器),解释反应时间的生理学基础。

四、项目链接

最后修改: 2025年05月2日 星期五 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