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条件
实景星空(光线传感器)
一、项目简介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在城市中的你有多久没有看到过璀璨的星空了。其实,你看不到星星是因为人类越来越丰富的夜生活导致夜晚环境非常亮,而环境越亮就越看不到星星。本节课我们就使用行空板模拟一个星空,根据环境的亮度,控制星空的出现。
根据环境的亮度情况,模拟显示星空。环境亮,看不到星星;环境暗,看到星星不断闪烁。
二、硬件清单
- 行空板x1
- Type-C&Micro二合一USB线x1
- Mind+编程软件x1
三、学科知识
该项目制作涉及多学科的知识点,主要涉及在初中阶段(来源于DeepSeek的分析)
1. 物理学科
本项目中涉及到的光学原理以及三原色混色原理知识虽并未在初高中物理课标要求的知识体系内,但是抽象程度低,比较接近生活,学生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初高中学生均可进行本项目。
- 光学原理:
- 光线传感器(光敏三极管)将环境光强度转化为电信号(光电效应基础)。
- 光的强度与传感器数值关系(环境越亮,光强数值越大)。
- 三原色混色原理:
-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通过不同比例混合生成其他颜色(如白色由RGB(255,255,255)组成)。
- 颜色亮度控制:通过调整RGB数值实现颜色渐变(如黑色→灰色→白色)。
2. 信息技术学科
- 编程逻辑:
- 双分支条件语句:使用如果那么否则根据光强阈值控制星空显示(如光强>阈值则隐藏星星,否则显示)。
- 循环结构:通过重复执行实时监测环境光强,动态更新屏幕内容。
- 变量应用:定义亮度变量控制颜色渐变(如变量从0递增至255模拟亮度变化)。
- 传感器应用:利用行空板板载光线传感器获取环境光强数值(指令:读取环境光强度)。
- 图形化编程:使用Mind+软件进行图层叠加(如背景矩形、镂空星图、文本显示)。
3. 数学学科
- 数值范围与比例:
- RGB颜色模型中红、绿、蓝的取值范围(0-255),通过线性增减变量实现亮度平滑过渡(如每次增加51,共5次达到255)。
- 光强阈值设定:通过不等式判断环境明暗(如环境光强度 > 设定值)。
- 数据映射:将光强数值与屏幕亮度关联,实现“环境越暗,星星越亮”的反向逻辑。
4. 生物学科(环境科学)
- 光污染与生态影响:
- 城市光污染导致星空不可见的现象(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干扰)。
- 光污染对生物节律的影响(如动物作息紊乱),间接关联生态系统平衡。
四、项目链接
最后修改: 2025年05月2日 星期五 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