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二:体验人脸识别(2课时)
站点: | 科创教育数字化教学平台 |
课程: | 人工智能教学指南与实操(小学) |
图书: | 主题二:体验人脸识别(2课时) |
打印: | 访客用户 |
日期: | 2025年07月20日 星期日 20:34 |
1. 《走进人脸识别》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脸识别技术一直是人工智能领域的热点研究对象。《走进人脸识别》是《人工智能教学指南与实操(小学)》课程主题二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人脸识别技术的含义、原理、发展、应用、风险。在初识人工智能之后,人脸识别技术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人工智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对人工智能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为第二课时使用图形化编程软件编写情绪识别小程序,实现人工智能的应用作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理解人脸识别技术的含义、简单原理和一般步骤;知道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场景;了解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和潜在风险。
- 过程与方法:通过尝试在线人脸识别功能,体验在线平台的人脸分析功能,发现该平台的优势与不足;通过自主独立思考,理解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之广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脸识别技术对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科技学习兴趣,提升其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新闻导入 激发兴趣 |
|
思考分析 参与互动 回答问题 |
以时事新闻的方式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生活处处皆学问,发展学生的信息意识。 |
微课播放 明晰原理 |
|
带着问题观看微视频 参与互动 回答问题 |
结合教师讲解和微课播放,使学生深入理解“人脸识别技术”的原理。 |
小组讨论 体会应用 |
|
小组讨论 网络搜索 小组代表分享汇报 |
通过网络搜索、小组讨论思维碰撞,使学生体会“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之广泛。 |
在线实践 增强体验 |
根据学习单自主尝试体验 分享交流 思考、参与互动回答问题 |
引导学生体验腾讯AI在线平台,体会人眼和机器表达人脸特征的异同,体会平台的优势与不足,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
|
了解风险 认识发展 |
|
观看 思考 |
引导学生理解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激发学生要有不懈的探索和研究精神,发展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 |
总结梳理 提问拓展 |
|
思考、参与互动回答问题
思考、参与互动回答问题 自我评价 |
以追问的形式引发学生课后继续思考,也为感兴趣的学生课后自主探索提供途径。 |
2. 《表情识别》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情绪识别》是《人工智能教学指南与实操(小学)》课程主题二的第2课时。本课是学生初步认识和体验人脸识别后,应用图形化编程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一个编程实践活动。本课的内容包括了解人脸识别中表情识别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人工智能对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新闻视频 激趣导入 |
1.播放新闻视频:谷歌眼镜帮助自闭症孩子康复。 2.提问:看完视频后的感受如何?表情识别的过程是什么? 3.引出任务:创作表情识别小程序。 |
观看视频 思考分析 回答问题 |
以情绪识别在生活中应用的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人工智能对生活的影响。 |
任务分析 明晰算法 |
1. 引导学生分析任务,进行需求分析。 2.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学习单任务一”进行算法分析。 3.组织学生分享交流。 |
思考分析 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 分享交流 |
通过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换为编程任务,并根据流程图完成算法分析,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 |
配对探究 编程实践 |
1. 介绍“编程猫”图形化编程工具中的表情识别积木。 2. 引导学生基于“学习单任务一”流程图,两人合作配对编程搭建脚本,完成一种表情的识别与判断。 3.组织学生分享交流,引导学生完成多种表情的识别与判断(强调程序调试的重要性)。 4.组织学生分享交流,提问程序优化和改进的方法? |
思考分析 自主探究 程序创作 分享交流 |
引导学生两人配对,基于流程图实现情绪识别小程序,感受流程图在编程过程中的作用,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 |
尝试探索 拓展延伸 |
1. 提问:借助认知AI模块的其他积木(年龄、脸型、性别……),还可以设计怎样的人工智能产品? 2. 自主尝试探索,完成学习单任务二。 3. 组织学生分享交流 |
思考分析 自主探究 程序创作 分享交流 |
通过自主探索认知AI模块并设计人工智能产品,巩固、拓展学习内容,增强动手与创新能力,发展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
3. 《表情识别》学习单
任务一:
结合表情识别的过程,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如果要判断“高兴”的表情,流程图中的空白处应该填写什么内容呢?请将讨论的结果记录在流程图空白处。
任务二:
和你旁边的同学合作交流,尝试使用编程猫“认知AI模块”中的其他积木(年龄、脸型、性别……)设计一款简单的人工智能产品。
人工智能产品的功能 |
|
使用的认知AI模块积木 |
|